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中国农业如何从1.0向4.0演进? ​

    信息发布者:yjgc746024
    2019-01-26 17:04:28   转载

    随着5G时代的推进,有人说我们的农业也即将进入了4.0时代。不可否认,大众对于农业的认知正在改变,农业领域现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,推动着农业4.0的进程。仔细回顾,我国农业从1.0到4.0究竟是如何演进的呢?



    1.0时代的农业金融化


    在世界万年的农业文明史上,农业从来不是“产业”,只有因殖民化产生的大农场模式,才能将农业作为“第一产业”来讲。而且,这种农业1.0版现代化的作用,主要通过土地规模化获取更多绝对地租,借以形成剩余价值,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。


    于是,就变成了"农业1.0+农业3.0"的模式:立足于殖民化大农场,进行农业金融化,即与农业1.0紧密结合的金融化。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公司收益并不来源于大规模农业,而是资本市场上产生的投机性收益。而且,从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问世以来,历经20年的战略调整,美国农业跨国企业的收益早就不再以农业为主了,而是以金融投资收益为主。



    2.0时代的农业工业化


    2.0的农业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呢?


    2.0版的农业现代化,意味着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来改造农业,也叫设施化农业、工厂化农业。现在我国也正处于这一阶段,即要在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,形成农业的增值收益。但是农业2.0版,不仅在大多数国家面临亏损,在欧洲和日本也因严重污染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,因而正处在退出阶段。我国现在强调的农业产业化,很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纸农业二点零时代的产业化拉长产业链,虽然能够带来一些收益,但是即使是在美国,这个收益能留在农民手里的也不到10%,而在中国,农业产业链中,农民得到的收益恐怕连8%都不到。


    此外,2.0的农业产业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产过剩。我国农业大宗产品的产量很多都是世界第一,生产全球70%左右的淡水产品,67%的蔬菜,51%的生猪,40%的大宗果品,这些产品都过剩。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占世界的21%,人口占世界的19%,即使粮食不再增产,只要节约,就足够养活未来的新增人口。2.0的农业产业化能够拉长产业链,产生收益,但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并不会同步增长,农村存款来源不足,并没有产生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工具的条件。同时,它又对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。


    所以,农业企业要注意培育非农领域的3.0版农业产业化的业务。如果只在农业领域发展,很难以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的价格环境产生收益。



    3.0时代的农业融合化


    3.0农业是我们多年来提倡的以综合性农协为载体的农业的三产化。近年来,日本的"第六产业"被很多人视为我国应该学习的对象。但其实早在中央政府2006年的"一号文件"中就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,提出第三产业要跟农业结合,2016年的"一号文件"则明确了农业要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的指导思想。


    但是,因为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——金融、保险、流通等,自90年代以来就被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所控制,所以如果不采用日本以综合农协为主的"东亚模式",第三产业跟农业的结合就只能是旅游、养生、景观,这些资源业态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并不高。因此,靠3.0的农业产业化来解决农业问题,农民得到的好处并不大。



    4.0时代的农业互联网化


    农业4.0在2011年被正式提出,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看来,当代强调可持续发展,应该是农业3.0与4.0构成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体系。一方面借助互联网,另一方面在理念上更加强调社会化的、城乡合作的、互动的、生态化的农业。


    使用互联网+本地化的题材、景观、本地化的标志、休闲旅游等,其实更大程度是要利用互联网内在体现的各阶层公平参与,实现市民和农民都能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生态农业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